1969年著名的系统崩溃,意外敲开互联网新世界大门!
1969年10月29日,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夜里十点半,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研究生查理·克莱恩,正准备干一件大事。他要用一台冰箱那么大的计算机,远程登录到610公里外斯坦福大学的另一台电脑上。
1969年10月29日,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夜里十点半,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研究生查理·克莱恩,正准备干一件大事。他要用一台冰箱那么大的计算机,远程登录到610公里外斯坦福大学的另一台电脑上。
1969年10月29日晚上10点30分,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一台计算机向斯坦福研究所的另一台计算机发出了两个字母——“LO”,随后系统崩溃。
随着数据流量的指数级增长,传统电子分组交换网络面临着物理极限的挑战。人工智能(AI)和高性能计算(HPC)的快速发展进一步加剧了对网络容量、低延迟和能效的需求。在这一背景下,曾经作为静态骨干网技术的光电路交换(OpticalCircuitSwitching,O
1969年10月29日晚10点30分,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的实验室里,一台计算机试图向斯坦福研究所(SRI)的另一台计算机发送单词“LOGIN”。然而,系统在传输到第三个字母时崩溃了,只成功发送了“LO”两个字母。这场看似失败的实验,却成为了互联